广告
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24日宣布,英商克雷达去年十月以「淘宝台湾」名义经营电商平台,但经调查发现,阿里巴巴集团对英商克雷达具有控制能力,克雷达其实属于陆资,却没有依规定申请许可,违反两岸关系条例,除了罚款之外,限令在六个月内撤回投资或改正。这是台湾第一个以「实质控制力」认定为陆资的案例,官方认为,克雷达很难改正到合法,未来恐怕只有撤资一条路了!
英商克雷达如果被迫撤资,不能继续经营电商平台「淘宝台湾」,对台湾的消费者和商家会有什么影响呢?此外,台湾经济部最近还对另一家陆资开铡,就是OTT影音串流平台的爱奇艺,台湾官方是以禁止任何单位代理经销的方式,迫使爱奇艺必须退出台湾,把服务器转移到香港。这对台湾消费者又有什么影响呢?
事实上,对于台湾的消费者来说,未来并不会因此就看不到爱奇艺、买不到淘宝货。因为,台湾消费者本来就可以透过架设在中国大陆的淘宝网网站或App,以境外消费的方式购买平台上的商品。因此,差异最大的,只是日后在爱奇艺、淘宝网,透过刷卡缴费或网购,一定会收海外手续费,以及没有台湾的专属客服人员。
但对于台湾的厂商呢?一位在嘉义经营成衣服饰十多年的电商刘老板说,大陆淘宝成立后,多数商家都懂得怎样在淘宝下单购买商品,他认识的中盘和大盘买家,几乎没人在淘宝台湾的平台下单。因此对他而言没有影响。
此外因为淘宝台湾进入台湾市场的时间并不长,消费者直接从淘宝国际运送也很快速,价格又比较有竞争力;对商家来讲,台湾也还有很多电商平台可以上架销售。因此淘宝台湾和爱奇艺即使退出台湾市场,应该不至于造成太大影响。
不过,对陆资这两件开铡的案例,并不只是「陆资未经申请报备」这么单纯的事件,台湾舆论分析指出,这两项动作,被认为是蔡政府跟进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为、抖音等大陆企业的宣战,目的在帮特朗普的大选连任,在台海制造另一种帮腔的声势。
但相对而言,台湾向大陆企业挥刀的法源与手段,却显得曲折而勉强。经济部是借着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还没有完成立法的「OTT专法」草案,和它自己新订的行政命令,才找到爱奇艺的软肋要它退出,还辩称这不是「下架」。至于阿里巴巴持有英商克雷达两成八的股份,其实并没有超过陆资许可办法规定的三成,投审会却宣称陆资有「实质控制权」,对它罚款;但罚款的同时,却不敢要求它立即撤资关闭。
其实,台湾经济部开铡陆资,下手却如此不利落,原因很简单,它自知「理不直」,因而难以「气壮」。「理不直」的原因很多:一、这两项裁处,根据的都不是既有法令,而是根据「未来法令」和新订的行政命令,尤其封杀爱奇艺的命令是经济部这个月十三日才增列的禁止事项,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法治国家的精神。二、今天台湾对陆企开刀,明天会不会换成对岸要向台商开铡?台湾开铡爱奇艺的理由,是对岸对台商没有「平等互惠」;但以台湾对大陆一年超过千亿美元的顺差,一旦对岸采取报复,台资企业不会受害吗?
严格来讲,这两件对陆资开铡的事件可能引发的经济损伤,无论是金额或人数基本上都不算大;但真正让人忧虑的,则是台湾经济部的角色沦落。在这两案中,经济部不论是跟进NCC的「OTT专法」草案去制订「陆资商业行为禁止事项」,或是强将阿里巴巴的两成八股份解释为「有实质控制权」,所扮演的都是陆委会的「打手」或「小弟」的角色,一味听命行事,而且不惜踰越法令。
分析指出,经济部如果无法掌稳经济发展的舵,却只会听凭陆委会反中号角的指挥,甚至当起NCC的马前卒,那么台湾经济发展的希望将要寄望于谁?
舆论指出,经济部的角色变得如此卑微,其实也反映了台湾政府结构与功能的歪斜。在一个高度反中取向的政府,海基会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机关,陆委会不仅毋需扮演接触协调的角色,反而可以指使经济部门充当卡关、开铡、挑衅的卒子。这样本末倒置的政府,怎么会有发展经济、服务人民的精神呢?
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为、抖音等大陆企业的开铡,基本上还着眼于美中两国的科技及产业竞争,希望压制对手的优势。但就台湾而言,蔡政府对爱奇艺或淘宝台湾下手,却没有任何「扶植本土产业」的用心,目的只是为了帮特朗普煽风点火凑个热闹,未免显得盲动。尤其,台湾企业目前在担心中共会不会对两岸经济架构协议ECFA喊卡,现在政府却主动送上门让对方有报复的借口,实在令人忧虑!
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
订阅
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